首先,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這篇講的:
不是澳洲“CPA Program”!
不是澳洲“CPA Program”!
不是澳洲“CPA Program”!
澳洲“CPA?Foundation?Exams”(基礎課程,以下簡稱“Foundation”),是澳洲“CPA Program” (以下簡稱“Program”)的先導課程。
-澳洲CPA是什么?
澳洲的CPA,全稱Certified Practising Accountant,中文“注冊會計師”。所有想成為澳洲CPA的考生,需要通過澳洲的CPA Program考試,并且積累足夠的相關工作經驗才能獲得。
澳洲CPA標志
然而,并非人人都符合Program的報考資格——
如果你沒有認可的會計學歷,必須先獲得一個認可的會計學位,又或者去認可的院校進行相關課程的補課。
如果你不想花錢讀書,則可以通過澳洲CPA官方組織的Foundation考試來獲得Program考試的入場券。
Foundation是什么?
Foundation考試一共有6門:
1. Foundations?of?Accounting
2. Financial?Accounting?&?Reporting
3. Business?Finance
4. Fundamentals of Business Law
5. Management Accounting
6. Economics?&?Markets
每一門考試580澳元(2018年2月,在澳洲以外考會更便宜些),如果之前在大學有修過相關的課程,則可獲得豁免(Exempt)。
算上已經exempt的科目,6門考試全部通過后即可成為澳洲CPA的會員(Associate Member),這個時候就可以去考Program了。
從Foundation到Program的大致流程
這相當于幫一些大學沒有讀會計的學生們省下來近萬的澳幣(相對于補課而言),這對于想成為澳洲CPA,但又不希望花太多錢的朋友而言,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具體報名方法和費用等資料,請瀏覽CPA Australia官方網站:www.cpaaustralia.com.au,這里不再贅述。
~~先放一個懶人包~~
復習重點:課后習題!課后習題!課后習題!對應的課本正文知識點;
Business Law:課后習題+法庭案例+拉丁文法律專有名詞;
打印課本,看紙質版,沒必要省幾十塊澳元;
零基礎考生建議結合ACCA視頻資料;
盡量一氣呵成地考完
~~~~~~~~
我的復習心得
科目難度
(僅供參考)
最難:Business?Law(以下簡稱BL)
最簡單:Foundations?of?Accounting
(以下簡稱FoA)
綜合時間和金錢的考量,6門里面,我有3門去補課,1門獲得exempt,剩下2門分別是BL和FoA,恰好是最難和最簡單的兩科。
由于當時考的人非常少,在網上找到的資料也極少,根本不了解各科的難度。而CPA官方也沒有說建議哪個先考,于是糊里糊涂地就先報了BL(掩面痛哭表情
后來考完了BL之后,再看回FoA,簡直就像是從高中跳回到小學的感覺......
當然,有些人喜歡先易后難,有的人喜歡先啃硬骨頭,所以先報考哪個就看你自己個人習慣。
學習/復習準備
打印紙質版課本
Foundation報名費里面包含了電子版的課本(Study Guide),但不提供紙質版。像我這種不在課本上涂寫畫會死星人,完全沒辦法看電子書,因此打印出來絕對是最好的選擇。
在考第一門BL時,原本想著要“適應一下機考”,因此一直在用電腦和手機來看課本,結果發現學習效率非常低。實際上,考試全部都是選擇題,故意為了“適應機考”而去看電子版課本完全沒有意義。
一段時間后果斷舍棄電子版,買了一臺打印機打印機回家,花了足足一個晚上的時間,消耗了整整一個墨盒,把全書400頁都打印出來。分章裝訂好之后,看紙質版課本的學習效率果然飛速增加。
并且分章裝訂方便隨身攜帶,出門時隨手放一章在背包里,隨時隨地都可以用來看。后面考第二門FoA時沿用同樣的辦法,學習效率同樣是非常高。
打印出400多頁的Business Law課本
ACCA視頻資料
對于我這種對會計零認知、并且自學能力一般的人來說,最好的方式還是先看視頻教學。
可是,別說視頻資料了,網上關于澳洲Foundation的文字資料都少得可憐,那該怎么辦?
后來,當我在Google查找知識點時,發現很多時候出來的都是ACCA的內容。由于ACCA的主辦機構在英國,澳洲又是英聯邦國家之一,ACCA和澳洲CPA的法律框架和基本會計概念可以說是一脈相承,只是可能某些細節上有不一樣。
而ACCA在全球范圍內覆蓋更廣,中國考生也非常多,因此不管是英文還是中文,網上都有非常多ACCA的資料。
于是我順藤摸瓜,果然找到了不少ACCA的視頻課程,足夠從零基礎入門。
Google和“MBA百科”
善用Google,很多在課本沒有講清楚的概念,其實都能夠Google到比較詳細的解釋。
而“MBA百科”作為經管類的中文百科詞典,簡直就是學習神器。絕大部分的經管類專有名詞,都能在上面找到詳細的中文解釋。
番茄工作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習慣,而我自己更習慣于用番茄工作法(Pomodoro Technique):每25分鐘為一個“番茄時”,休息5分鐘,然后馬上開始下一個25分鐘的“番茄時”。連續完成4個番茄時(即2小時)后,會有15分鐘的休息時間。
這是我嘗試過幾個時間管理學習法后,覺得最適合我自己的學習方法。每個25分鐘都必須全神貫注,心無旁騖,達到效率最大化;當休息的時候什么都不要想,可以去一下洗手間,或者做一些小家務;5分鐘休息時間結束后立即回神投入新一個番茄中。
用久了番茄工作法后,會越來越清楚自己的工作/學習效率,比如拿到一本書,我能大概知道我花多少個番茄時能看完,更好地給自己做的任務進行評估。
而我用的App是下面這款,名叫Pomotodo:
我的Pototodo界面
學習/復習方法
第1輪:學習
官方課本內容十分重要,考試的內容絕大部分都是圍繞著它來進行。除非你有十足的把握,否則不建議忽略課本內容,直接跳到“復習提綱”。
題外話
有一個在國內做金融的朋友買了第三方的復習提綱卡片,只在考前一周把卡片的內容過一遍就去考了,課本基本沒怎么看,結果就掛掉了,白白把兩千多人民幣拱手送給了澳洲CPA
而我的做法是:
(1)每一章前面都根據考點出了對應的小問答,先嘗試著自己回答,然后帶著問題去看課本內容。
(2)從頭到尾看一遍課本,遇到不懂的名詞,用Google/MBA百科查詢中文解釋,并標注在旁邊。
遇到不理解的詞匯在旁邊標注中文
(3)每一小節的Section Overview也十分重要,它是每小節的知識點提??;以及某些段落前面有LO(Learning Object)的標記,也是學習重點。
(4)黑體字、斜體字、括號內的字,都要注意!相信很多人都會對斜體字和括號內字不自覺地開啟眼瞎模式,但往往這都是考點。
這幾個拉丁詞匯很生僻,但考試反而常出現
(5)遇到長難句不理解時,一定多看幾遍,結合網絡上的資料把它弄懂為止,最壞的情況也起碼把它復制粘貼到Google上翻譯成中文。
(6)Exam Comment會提醒考試時候的注意事項,比如這個知識點一般會怎樣考,哪些內容只需要理解不需要死記等等。
(7)課后習題/課中小問有時候會出現選擇、填空和簡答,當第一次遇到就應該立即完成,都能在課本里找相應知識點的段落,在段落前做標記,方便以后重點復習。
錯題和課本內容知識點一一對應
而答案所在的段落不嚴謹統計有80%以上是考點。但千萬不要死記硬背答案,而是理解該問題對應的考點。
題外話
我原本是想著把習題留到最后考前復習的檢驗用,所以第1輪學習和第2輪復習的時候沒有認真做。
直到考前的幾天,才從朋友口中得知原來課后習題、課中小練,再加上書后復習題,不嚴謹統計,覆蓋了考試80%的考點,于是快馬加鞭地把課后習題做了一遍。
要是當初早點這個套路,我絕對不會浪費習題這個大好的學習機會!
(8)每學習完一章,帶著還沒搞懂的問題去看ACCA的視頻資料,有助于協助快速理解并建立基本的知識框架,很多問題能夠得到初步的解答。
(9)時間充裕的朋友可以用思維導圖來整理知識點,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不過對于時間不是很多的朋友,個人建議重點還是放在習題對應的知識點)
針對BL考試,再嘮叨幾句
斜體專有名詞以及框框內的,相信很多人會偷懶直接選擇性失明。而我以過來人的經驗告訴你,那些真的都是重點?。ㄑ诿嫱纯?/span>
英美普通法系的根基,,沒有判例就沒有今天的英美法系,可見它是有多重要。
當然,判例不是用來死記硬背,而是要從中理解該判決使用了哪個法律原則,在遇到類似的案件時,要知道如何運用判決理由。
但那些斜體的拉丁文,可一定要記住,很可能考試會考到......暫時的方法只有死記硬背了。
第2輪:復習
第2輪的復習應趁熱打鐵,在第1輪學習結束后馬上開始。
首先去做課本結尾的總復習題庫(Revision Questions),還是用原來的辦法,每一道題都要在課本里找到相應的知識點段落并做好標記。
然后再把課本從頭到尾細讀一遍,這時候雖然你讀得比第1輪更認真,但是你的復習速度反而更快,而且會發現很多第1輪學習時沒有理解的知識點,這時候會豁然開朗。這是因為知識架構建立起來后,再去理解細節會更加容易。
第3輪:查漏補缺
第2輪結束后,你基本上能夠判斷自己還需要多長時間來做第3輪的查漏補缺,最好給自己預計一個考試日期,從而把握復習進度。
此時,你已經知道了復習重點:
1.習題對應的課本知識點段落;
2.框框里的法庭判例(BL)
3.每節的Overview
4.Learning Object
5.黑體字、斜體字、專有名詞(BL)
而對于考試復習時間緊張的朋友,建議腳踏實地把1(&2)做好,并拿到70%以上的分數。
題外話
以第一門BL為例,我第1輪學習用了超過1個月的時間(日間上班晚上學習)。但由于中間有些事情中斷了幾個月,到第2輪復習重新拿起課本的時候已經忘了一半,于是又花了3個星期把課本從頭到尾看了一遍(還是日間上班晚上學習),第3輪真正考前Full time復習是7天的時間。前后加起來超過了2個月。
像第二門FoA,總結了之前的經驗,一開始就馬上打印出來,每天看一章,1個星期就把第1輪完成了(Part-time)。第2輪復習緊接著馬上進行,也只是花了1個星期(Part-time)。第3輪也是緊接著馬上開始,5天完全Full-time。前后加起來不到3個星期。
所以如果沒有特別的事情,最好還是一氣呵成比較好,快、準、狠。
最后,曬兩張新鮮出爐的成績單。祝各位考友也能早日pass掉所有的CPA Foundation科目!
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我會盡量回答你的問題。
版權聲明
本文所有文字皆為原創,歡迎轉發支持原創。若有紕漏歡迎留言指正,不勝感激。
未經許可,一律不得轉載。
Copyright ? 綏中縣打印機價格論壇@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