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廟學宮是全國現存最早的文廟和最完整的文系建筑群,也是古城內規模最大的景區,自開放以來,先后被評為古城首批國家AAAA級旅游景點和中國孔廟保護協會副會長單位等稱號,今天,我們不僅可以欣賞其古老的建筑,更能了解到當年晉商稱雄華夏數百年的源頭活水.明清時期,平遙商業達到鼎盛,杰出的平遙商人是很有智慧,但他們也有他們自己的信仰,孔圣人在他們心中就是文化和智慧的象征。
? ? ? ?文廟的第一道門叫欞星門,兩側的--5鵂咳0有“文武百官,軍民人等到此下轎下馬”的內釋,充分說明了孔子在歷代皇室心中的地位和影響之大,不僅普通百姓要下轎下馬步步行而入,就連新官上任的縣太爺甚至皇帝親臨,也不能坐轎而搞特殊。
? ? ? ? 欞星門對面還有一影壁墻,,一般寺廟門口的影壁都是起避邪的作用,這里為何要開一個圓門呢?,因此老百姓如有人改變了老祖宗的想法不去經商而去做官,考出來的狀元必須來文廟祭拜孔圣人,但狀元郎不能從欞星門直接面入,而是要攀登對面的南城墻,通過天橋‘直走下來穿過圓門走過我們所踩的這座橋到里邊去祭拜孔子。所以當地人把圓門稱作足“狀元門”,我們踩的這座橋稱作“狀元橋”,留下這樣一句古語“走過狀元橋,脫掉藍衫換紫袍,腳踩云梯步步高”與橋相匹配的這個半圓形水池叫“泮池”。古為老師涮洗毛筆之地,后來經歷代的擴修規模逐漸擴大,才逐漸成為了文廟的象征性建筑,現在我們看到池里有福、祿、壽、禧四個神臺,大家可以投幣中福。
平遙古城文廟
? ? ? ?大成門為文廟的第二道門,取孟子之語“孔予之謂集大成”而得名,兩側的建筑更衣廳,齋宿所是當年專門在祭孔時所用,顧名思義就是齋戒、沐浴和更衣的地方。古代,祭孔時有一套相當嚴格的要求和程序。
? ? ? 大成門分東、中、兩三道門,中門通常關閉不開,只有在舉行巨大的祭孔大典時才開,通常情況就只走兩側腋門,在三道門的門扇上看到的那些釘子叫“門釘”。門釘的排列和數量在清代時有一定的規定,如果是最高等級的建筑,門扇上的門釘橫豎都是是九枚,九九歸一,天子之象征,故宮里的門扇便是如此,一般等級的建筑上是橫九豎七枚,最低等級的是橫豎各五枚,我們文廟所供奉的文圣人孔子是文宣王,所以看到的是橫九豎七枚,共72枚,同時象征的也是孔子的72賢人。
? ? ? ? 大成門放有平遙文廟學宮的平面全景圖,它的總占地面積是40580平方米(60余畝地)是古城規模最大的景區,由三組龐大的建筑群組合而成,,東學宮現已辟為平遙國際攝影博物館,在2001年開始一年一度的國際攝影大展都在平遙古城舉行,但專業性的攝影博物館在全國僅此一處,里邊存放了中國老一輩革命攝影家沙飛、吳印咸、蔣齊生等攝影作品,還有美國著名攝影師亞當斯的攝影作品。
? ? ? ? 廟區中軸線的五進院落依次劃分為服務區、祭祀區、儒學區和科舉區。祭祀區的主殿大成殿為整座古城內現存最早的建筑,更是全國現存文廟中最早的大成殿,距今已有840多年的歷史,更有科舉區內尊經閣上所珍藏的全國唯一僅存的狀元卷吸引著眾多的游人,同時,在尊經閣的左側還保留了一處目前我們山西省內唯一的一處對游人進行高品位演藝的場所——平遙大戲堂演藝中心,它能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反映明清時期民間原生態、土掉渣的特色,比方說村姑曲藝、特技表演等,主題是《晉商鄉音》均為晉商后演繹晉商。
跨過大成門,兩側設有鐘和鼓,雖說寺廟里的鐘鼓是“晨鐘暮鼓”提醒時間之用,但這里的鐘鼓卻是時運鐘和圣音鼓。常言說:“時來運轉響一聲”為我們結交好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
? ? ? ? ?這一院落均為祭祀區,兩邊配殿是東廡、兩廡分別供奉者七十二圣賢,均為栩栩如生,非常逼真的圣哲塑像,再加主殿大成殿中的15尊主像,該院共有87尊塑像,形成全國最大的孔子及先賢塑像群,是我們平遙文廟的又一“中國之最”。這些圣哲們雖有不同的文化造詣,但有相同的文化成果,享受后人的香火和祭祀。
? ? ? ? 大成殿是文廟學宮的最高殿堂,屋頂的裝飾,寬廣的月臺都體現著這種氣勢所在。始建于漢代,重修于南宋金大定三年(1163年),距今已有840多年的歷史,而據國家文物局主編的《中國名勝詞典》中明確記載,平遙文廟大成殿是全國現存最早的大成殿。它比山東曲阜孔廟早317年,比南京夫子廟早706年,比北京文廟的早248年。殿前迎面月臺上還雕有“二龍戲珠”圖,龍是古代東方文化的象征,更是權位與地位的象征,這里雕有龍的圖案,也標志著儒學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導地位。
平遙古城文廟大成殿
? ? ? ? ,。它坐高4. 5m,頭戴十二旒冕,身窮十二章服,手持鎮圭,長鬢齊胸,令人肅然起敬。這是因為在唐朝時,唐玄宗封孔子為文宣王,因此塑出其帝王之像,盡管孔子它沒有帝王之位,但他有帝王之德,于是康熙皇帝為其親題“萬世師表”之匾。整個大殿頂上的匾額均為清朝歷代皇帝所題,“生民未有”“與天地參”“德齊幬載”等,尤其是旁邊楹上的這幅對聯道出了孔子一生的精髓,上聯“道若江河隨地可成洙泗”,下聯“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
? ? ? ? 后來,隨著孔子地位的不斷攀升,眾多弟子也跟著風光起來,按級別分別給予了他們不同的配享待遇“四配”“十哲”?!八呐洹笔莾H次于孔子之位的有復圣顏回、述圣孔僅、亞圣孟軻、宗圣曾參,東西兩側神臺上還有“十哲”閔損、冉雍、端木賜、仲由、卜商、有若,這邊是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顓孫師。十位里邊我們要著重了解的是東邊第三位端木賜,姓端木,名賜,字子貢,是春秋后期衛國人,他是孔門弟子中唯一的一位棄儒經商之人,我們山西商人尊稱他是儒商鼻祖,商界之神,因為他善于“預測商情,侍賈而沾”每次做買賣都能賺大錢,他的成功之路就是先讀書后經商。讀書做官,曾經在那么長的歷史中是很多人畢生所追求的目標,做了官既有特權分享又能光宗耀祖,似乎是人生價值的唯一體現了,但山西人卻把生意放在首位,把幾千年形成的“四民”士、農、工、商順序顛倒過來,商由末位榮居首位。很多地方史志中還記述有許多棄儒就商的人物,例如,祥泰隆號道光年間的總管經理董振鏞是貢生,其孫董樞是附生,但在書院讀書肆業后都沒參加省鄉試中舉,都去經了商。他們或因家境窘迫或謹遵父命但都放棄了考取功名而專務商賈,他們堅信:賈需儒,儒可賈,賈可仕。從事經商并不放棄讀書,而讀書不為做官,為的是滿足經商的需要,這種觀念的更新才是當年這里富足的原因之一。
? ? ? ? ?大成殿周圍欄桿上雕出的有儒學八寶還有民間的吉祥物琴、棋、書、畫、方勝、如意等。所有這些傳統的東西旁邊的大戲堂定會讓您一飽眼福,它不僅集合了我們古代的磚雕、石雕,木雕工藝于一體,連演出道具、演出內容都會給您身臨其境感覺。
? ? ? ? 在大成殿的兩側各有一個碑廳,碑廳里所存放的大都是功德碑,是古人為修復文廟捐助的記載。其中很多是平遙各大商號票號財東碑上密密麻麻刻了很多人的名字,最少只捐了一兩白銀,但那個時期的一兩白銀,不說成色好壞,可以買到一畝好地,放到今天來講也是一筆可觀的數字,為什么平遙人,直以來都很重視文廟的翻修?因為晉商就是儒商,儒是對有知識、有學問者的尊稱,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才能出現棄儒經商的人。,他們就是在文廟學宮讀的書。當時已經可以中舉并進京趕考進士,但為了繼承祖業,又棄儒經商,當時來講這是很光榮的事,因為在當時的晉商家族中,一二流的讀書子弟去經商,三四流的子弟才去參加科舉考試。
? ? ? ? 儒學區在中軸線的第三進院落,,喻為文廟的點睛之筆,它出自南宋著名丞相文天祥之手,是在乾隆年間由平遙人臨摹上去的,所以。它具有很高明的書法價值,很奇怪的是,這個“魁”字上方沒有第一筆?當地人的解釋就是希望本縣考出來的那名狀元來文廟祭孔之后再親自添上去的,看得出來,當年的平遙人并沒有在科場上奪魁。相反,在他們的思想觀念申,經商是最能光宗耀祖的,都是要立志當上票號的掌柜的,很多尚未入學的孩子,已把經商視為成長之路,而非讀書做官。祖祖輩輩留下的印象和理念就是“重商不輕學,重學為經商”走一條商學互補的路子,這是晉商和徽商最大的區別所在了,所以,晉商將古訓“學而優則仕”改為了“學而優則商”在平遙我們看不到一座意氣飛揚的科考牌坊,因為平遙人的光榮和夢想是在商場,他們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奪得了商業之魁,取得了商場中的第一。
? ? ?現在看到前方有龍門坊,古代有“鯉魚跳龍門”之說,跳過者為龍,跳不過者為魚,每到科舉前,各地鄉民學子都是爭先恐后地跳龍門,而且還有一定的講究,一跳……二跳……
平遙古城文廟龍門
? ? ? 這一院落的建筑均為明代中期所建,自修建以來,它們的的功能一直是老師之所,也就是學習之地,諸如喬致庸、雷履泰、毛鴻翙等這樣的馳名中外的商界巨子,他們的聰明不是與生俱來的,得有后天老師的培養,院子兩邊的廂房時習齋和日新齋就是當年一般老師講課之所;據《論語》而得名,現在分別開辟為“古代教育展”和“文房四寶展”,我們先走進時習齋。
? ? ? 中國是教育起源和學校產生較早的國家。大約在原始社會后期就已經有了學校教育的萌芽,經過夏、商、西周、春秋戰國各個歷史時期的更替,形成了比較定型的學校,并建立起初步的學校教育制度,秦漢以后學校教育相繼發展到近代教育制度,構成了古代學校教育制度、發生、發展的全過程。最初來自原始社會生活活動和生產經驗的傳授。人們都知道,稷教人稼穡的神話傳說,這可以說是教育的萌芽期。當時不僅沒有像樣的教育機構,而且文字、書籍、老師也都沒有,主要傳授途徑是口耳相傳和行動的模仿。后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生活的需要,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分離,就逐漸產生了象形文字。這些文字有刻在龜甲上的叫甲骨文等,后來才形成文字段落。隨著書寫的需要,紙也應運而生,隨之出現的就是塾學、官學。?
? ? ? 據目前考證,學校的出現是在夏朝,不過那時候叫“庠”或“序”。由官府主辦,有“學在官府”一說,也就是接受教育的人都是貴族子弟。春秋戰國時,各諸候國之間不斷發生兼并戰爭,國家教育幾經頹廢,于是出現了私人召集門徒講授學業的塾學,孔子就是當時聚徒講學的代表。后來,墨、法、道家還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而儒學是經過歲月的磨礪幸存下來的,是統治者認為行之可行的教育。于是儒學教育隨之昌興起來。后來齊桓公還創辦了最興盛的官學――稷下學宮。儒家學派代表人物荀子曾三次擔任稷下學宮的祭酒(校長),學宮維持達150年之久。秦朝時,由于秦始皇焚書坑儒,學校教育落入低谷。到了漢代,教育重新受到統治者的重視,興建了太學來教授弟子。所授內容以儒家經典為內容,私學也發展迅速。西漢名儒董仲舒未出仕時,也在家掛起帳子授徒,這就是當時的私塾。
? ? ? ? ?到了隋唐時,學校逐漸趨于規范化,官辦的學校有國學,郡縣學、私辦的有塾學等。此后,這些學校一直斷斷續續地綿延至清末。在這期間,學校的教師和教學配備逐漸完善化,而其教學內容也以儒學為主,期間或有道學、醫學、玄學、陰陽學、算學等。
? ? ? ? ?在學校的發展與教育的改進過程中,受教育出來入仕的途徑也漸趨明朗化――科舉成了學子通向仕途的坦途。以教促學、以功名促學成了教育與學校得以發展的原始動力。古代教育就為大家介紹到此。
我們現在走進的是日新齋,取意時時習,日日新,是古代學子修學的場所,現在辟為文房四寶展。展出有不同年代的各種名貴文房四寶,以添大家的雅興。請大家逐一細看,順便簡單介紹一下,先從紙說起。
? ? ? ? 紙是由東漢蔡倫發明的,造紙術與指南針、印刷術、火藥被列為中國的四大發明,曾經為歷史文化的傳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即使在機制紙盛行的今天,某些傳統的手工紙依然體現著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紙的種類有很多,宣紙、銅版紙、道林紙、新聞紙等。但用途較廣的是宣紙,以安徽宣城生產紙故名宣紙。千百年來,宣紙以其質地綿軟、百搓不折、紋理緊密、光潔如玉、不腐不蛀等特點,享有“壽紙千年”的美譽,成為中國書畫的必需品。中國歷代名家的書畫、古籍經典得以流傳至今,宣紙是其依賴的載體,自古以來很受人們青睞。它不但成為傳統書畫藝術的專用紙,而且歷史上一些重要的檔案資料,珍貴圖書等也常使用宣紙來保存。宣紙為此獲得了許多殊榮。1915年宣紙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奪得了金獎。宣紙按性能分有生宣和熟宣兩大類。 生宣是由檀樹皮漚制的皮料和稻草漚制的草料,根據不同的比例配置而成。皮料越多,紙質越佳,拉力越大,越能盛得住墨。最好的宣紙對著日光照射,能看到象棉絮一樣的云團,紙面光潔得沒有雜質。紙的輔助工具還有作壓紙的鎮紙,又叫書鎮、鎮尺。
? ? ? ? 現在我們用的書寫工具有鉛筆、圓珠筆、鋼筆等。但在古代,主要書寫工具就是毛筆了,是中國獨有的筆種,是世界筆界的一道獨特風景線,由于毛筆易損,因而得以幸存的古筆可以說是鳳毛麟角。毛筆的最初運用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廣泛用筆則始于東周,其中竹簡和縑帛上都是用毛筆來書寫的。毛筆的種類有許多,大致分為軟毫、硬毫、兼毫三種,我們一般常見的是軟毫,彈性小,適合寫大楷體。硬毫筆就是用各種禽獸,牲畜的毛來制筆,如雞毛,羊毛,鹿毛,豬毛,虎毛,甚至還有用老鼠的胡須。相傳東晉王羲之就是用鼠須筆寫成《蘭亭序》的。
? ? ? 在選筆上要求很高,需要符合尖、圓、齊、健四項標準,稱為筆的“四德”。使用新筆前得先發筆,用完后還得洗筆,這些都有嚴格的講究。另外在筆桿上還鑲有各種飾品的。與筆相關的工具有筆架、筆筒、筆洗等。
? ? ? 再說墨,也是古代書寫中必不可缺的用品。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中國書畫,正是借助于這種獨創的材料來展現它奇幻美妙的意境。墨作為一種消耗品,能完好如初地呈現在今天,確是十分珍貴。墨與筆的出現幾乎是在同時。墨也有四德,即:質細、膠輕、色黑、聲清。墨的運用重在磨,特別強調要按順時針方向磨,磨久了也會在運筆時產生一種神奇的功效。當代書法大師高二適有“人言磨墨墨磨人,磨穿鐵硯始堪珍”的詩句,道出了磨墨能培養人的耐心、鍛煉人毅力的豐富內涵。與墨相配的還有墨匣等。我們現在有多種書畫用墨汁,如“中華墨汁”、“一得閣”、“曹素功”等,可以代墨使用。? ?
? ? ? 文房四寶中的第四寶就是硯,是磨墨、盛墨不可缺乏的文具,最名貴的硯臺是廣東端硯、安徽歙硯、甘肅洮河硯、山西絳縣澄泥硯,號稱“四大名硯”,而端、歙則名列其首,更是飲譽中華。 宋蘇易簡《文房四譜》中說:“四寶硯為首,筆墨兼紙,皆可隨時取索,可終身與俱者,唯硯而已”。硯臺在使用時和用完清洗都有一定的講究,特別是清洗,古人有“寧可三日不沐面,不可三日不洗硯”的說法。與硯臺配合使用的工具還有貯存硯水供磨墨用的硯滴,又叫水滴、書滴。?
? ? ? 中國傳統文房用具,除了“四寶”之外,還包括了很多的輔助文具,如臂擱、墨盒、印泥、印泥盒等等,這些用具,所用材料有玉、石、金、銀、銅、鐵、象牙等多種,造型各異,雕琢精妙,可用可賞,故又稱作文玩。?
? ? ? 明代屠隆在《文具雅編》中記述有四十多種文房用品,大家如果有閑暇,不妨細細去琢磨一下。接下來,去明倫堂。
? ? ? 明倫堂面闊五間,進深七檁,前后廊式。明倫堂建于明朝中期,清乾隆時曾修繕,古時候是儒學名師講學教諭場所。它的設立取意于《孟子?滕文公上》:“夏日提殷曰序,學則三代共,皆所以明人倫也?!遍T口對聯是頌揚孔子的佳對。上聯請看:先覺先知為萬古倫常之極;下聯:至誠至圣與兩間功化同流。明倫堂現在辟為孔子生平展。
? ? ? 進入明倫堂后,孔子畫像懸掛在正中屏風上?!耙灰载炛钡臋M匾下是一幅綜括孔子一生修為的對聯:“修學篤志中庸治世,切問近思大道修身?!笨鬃由隰斚骞?,也就是公元前551年。父親是叔梁紇,母親是顏征在,到尼山祈禱后,生下了孔子??鬃犹焐皖^頂中間低平,四周隆起,形狀好像是山丘,所以名丘,而又因為排行老二,故字仲尼,關于孔子出生歷史上有過“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的傳說。在孔子將出生的時候,有只麒麟到了家中,口吐一書,上面寫著:“水精之子繼衰周而素王?!笨鬃拥哪赣H感到很奇怪,于是就用絲線系在麒麟的角上,隔了兩夜麒麟不見了,而孔子也誕生了。 孔子出生的時候,母親在房中聽到空中有神仙說“天感生圣子,故降以和樂之音?!苯又溲诺囊魳仿曪h飄而至。這就是老百姓流傳的“麒麟送子”。 孔子三歲的時候失去了父親。這時跟著母親過著不算富裕的生活。他從小就喜歡讀書、學習。滿十五歲后,為了幫助家用,從事過儒的工作,在當時儒是在貴族遇到有婚喪祭祀等需要禮儀的場合,雇來配合奏樂念禱的人。后孔子的母親反對,認為這是低賤的職業,使得孔子再度重拾書本。母親過世之后,年輕的孔子求職受挫,更加堅定了求學之志。大家請看:孔子所界定的這些年齡成了中國人人生之路的重要分界,而那些年齡之后的評語也成為中國人評價自己的標準。
? ?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鬃邮鍤q的時候,確定了自己一生的奮斗方向,有了生活的目標。十五歲的人,自我意識開始全面覺醒,他開始注意周圍的世界并探求人生意義。
? ? ? 三十而立??鬃咏涍^了十余年苦讀后,學有所成,名聲漸漸響亮,并且開辦了私學,開始以有教無類的精神來教育貴族、平民甚至奴隸的子弟。三十五歲時,魯國內亂,魯昭公被三桓打敗,逃到了齊國??鬃右踩R國,任高昭子家臣,一心希望能得到齊景公的賞識,但是被晏嬰所阻?!叭ⅰ?,不少人認為"立"就是立業,建立了自己的事業。其實不然,“立”是“立于禮”,就是說,他在三十歲的時候,無論做什么事都自覺地合乎“禮”的要求,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換句話說,三十歲的人應該能夠熟練地按照道德的要求做事。
? ? ? 四十而不惑??鬃釉邶R國居住了三年之后,失望地返回魯國重拾教鞭,,并且在其中領悟了更多的事理。 四十而不惑。為什么四十歲的人就沒有困惑了呢?因為他對于整個世界的認識已經了然于心,對于生活中發生的任何事情他都可以用自己的觀念獨立地進行解釋,這個世界再也不會給他帶來什么困惑了,盡管他的解釋并非盡善盡美,但至少能夠說服自己。
? ? ? 五十而知天命。五十歲時魯國發生了陽貨之亂,孔子五十一歲時重獲起用為官,任命為中都宰??鬃右匀齻€月的時間肅清小偷、賭博、游民。因政績卓越,晉升為大司寇(最高司法官),之后孔子又在夾谷齊魯會上取得外交勝利。就在這時,齊國看到孔子的政績,害怕魯國強大后兼并自己,于是就想了一條妙計,贈送了八十名美女給季桓子,季桓子接受后導致三日不去聽政,,于是孔子只好離開魯國與學生一起周游列國去了,在這期間經歷了十四年艱辛,顛沛流離!這時已經55歲了。他們先后到了衛、陳、蔡等諸候國,風塵仆仆地拜會了數以百計的朝野知名人士,受到許多諷刺、打擊和謀害,歷經艱辛,到處碰壁,壯志終未得展?!胺蜃雍螢檎?,棲棲一代中”,這兩句詩可以說是對孔子這一時期經歷的概括。
? ? ? 五十而知天命。如果說一個人在四十歲還可能有一點雄心勃勃的打算,那么五十歲的人,內心開始平靜下來。也就是五十歲能夠堪破人生,當我們無能為力時,要順其自然?!?/p>
? ? ? 六十而耳順。當一個人年輕的時候,總愛聽那些贊美自己的話,不喜歡相反意見。而六十歲的人,耳朵已經不再拒絕任何意見,甚至是那些自己非常厭惡的話,他也能夠坦然面對。?
? ? ?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七十歲的人,對這個世界的是是非非、紛紛擾擾熟諳于心,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做,自由自在。當然,這并不意味著他可以不受任何規則的約束,而是那些規則已經內化為他人格中一部分??鬃託w魯國后,窮其一生于進德修業,但也一直到七十歲才能做到從心所欲不?矩的境界,可嘆當時他不但時日無多,且垂垂老矣。在這之后,孔子便把精力放在整理經典及教育上。公元前479年,魯哀公十六年夏歷二月十一日,孔子終于走完了七十三年的坎坷道路,溘然長逝,葬在了魯城的北泅上。在這里,我們這樣評價:孔子的一生,是顛沛流離的、飽經憂患的一生,也是自強不息、艱苦卓絕、激勵奮發、著書立說、力圖拯時救世的一生??鬃拥乃枷朐趦汕Ф嗄甑姆饨ㄉ鐣?,逐漸占據了中華文明的正統地位,造就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心態。 在明倫堂,我們還可以看到御制寶訓乃康熙皇帝的御文。大家請看這句“從來學者先立品行次及文學學術”,說明從古至今做人與做事都要以德為首。明倫堂兩側是賢候祠和忠孝祠。分別是供奉對國家做出重大貢獻的賢候良將的祠堂。
平遙古城文廟尊經閣
? ? ? 進入超山書院前,各位可看到一鰲頭石,在這兒大家可攝影以求吉祥。 在超山書院以原件和實物為主的形式分為9個展室,為大家介紹了中國的科舉制度。這是平遙文廟的又一“中國之最”。抬頭看門匾“敬業樂群”四個字。敬,是儒家哲學的一個基本范疇,孔子就主張人在一生中始?要勤奮、刻苦,為事業盡心盡力。他說過“執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敬是指一種思想專一、不煥散的精神狀態。敬業是中國人民的傳?美德。
? ?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婆e中式,是我國封建社會兩千多年來學子們出人頭地的唯一途徑。因為一旦科考成功,就可以進入官場,從此飛黃騰達,高官厚祿、光宗耀祖。但要中式是極不容易的,要經過大小十幾場考試,經歷數年甚至數十年的奮斗戰勝一批批的對手,真正的過五關斬六將后才能脫穎而出??上攵?,考取狀元是需要“頭懸梁,錐刺骨”、“三更燈火、五更鳴”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 ? ? 科舉,它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生產力的發展及國家管理的需要而設立的一種取仕制度。我國歷史上的各個朝代都有其特定的取仕方式。堯、舜、禹時代的帝王禪讓制;西漢時的世襲制,以戰功來封官:比如蕭何月下追韓信以及春秋戰國至漢時的儒、道、法、墨等各家相繼參政,皆不失為國家用良之策。
然而,在漢武帝之前,這些方式都未形成定制。到了隋朝時期,認識到九品中正制已經嚴重阻礙了國家選拔賢能之仕的途徑。于是廢除了這一陋制,首開了科舉先河??梢钥闯?,科舉制始于隋,確立于唐,完備于宋,而后興盛于明清,經歷了1300年之久的歷史。對東南亞、日本、朝鮮等國家影響之大,被西方的學者稱為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那么,科舉究竟有多大的魔力,縱使西方人稱為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呢?接下來,我給大家逐一介紹。請看“中國科舉博物館第一展室”。
? ? ? 一般來講,科舉考試分為文舉和武舉??荚嚨某绦蚴怯扇壙荚囙l試、會試 和殿試進行。
? ? ? 在這展室我們介紹鄉試。鄉試是科舉考試第一級。每三年舉行一次,一共考三場.時間是八月初九、十二、十五。 鄉試的考生是由童生經過縣、府、院三級考試及格后成為秀才,才有資格參加鄉試的。所以,中國科舉考試程序,具體些說是: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的六級跳遠??婆e對于應試者也是有限制的。要查明其身世、家庭等。父母居喪時也是不能參加考試的。如果是從事被人們所不齒的行業,或者是出身于囚犯、罪人等,就更不允許參加考試了,但有一點就是不受年齡的限制。
? ? ? 當時為了防止考生作弊,還采取了彌封、鎖院、譽錄措施。各位請看,此件為鄉試墨卷,下為鄉試朱卷。這個“墨”字和“朱”字,絕不僅是黑、紅顏色的區別,而是一種科舉考試中嚴密的防弊措施。請看:墨卷是考生親筆的答卷,為防止走后門,認出筆跡,專門有譽錄官和吏員用紅筆譽錄,呈考官閱卷。閱出好卷,再拿出封存的墨卷核對,無誤即能中式。
? ? ? 這里有兩份珍貴的鄉試、會試兩級考試的草稿,還有一份長達3米多的墨卷正稿,墨卷也就是考生的草稿。草稿筆力老道,文墨流暢,文彩閃爍,既反映了文人仕子十年寒窗苦讀的收獲、成效,也可以看出中國科舉考場的嚴格激烈。這些都是古代原件,在全國實屬罕見。請各位觀賞。
? ? 凡是在鄉試中考中的通稱是舉人,俗稱是孝廉、登賢書。放榜之日在秋季的八月,正是桂花盛開的季節,所以稱作是桂榜。第一名者稱為是解元。電影《三笑》中唐伯虎因為在鄉試中考中第一名,所以有人稱其為“唐解元”。
? ? ? 這里展出的會試朱卷、會試考試題目、明清及以前的珍貴繕本書籍,有康熙字典全套,還有《孟子》、《論語》、《尚書》、鄉試闈墨等,還有明萬歷、清雍正年代的膽瓶、人斗、罐、圓扇及狀元塑像等。都是古代珍品,對我們研究科舉文化,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請仔細閱覽??贾信e人之后就進而參加第二年的“會試”。?
? ? ? 會試都在京城的貢院舉行。也是三年舉行一次,由朝廷命禮部舉辦。會試同鄉試一樣,只是時間是在次年的春天,也稱“春闈”。這時正值初春,經常就遇到風雪天?!懊苎┓痔炻?,群才坐粉飾”是對科考場景最生動的描述??忌崆耙蝗杖雸?,第三天交卷放出,考生在當晚就吃住在號房內,號房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當時的貢院是按照百家姓來編排的一排排低矮的號舍考棚,前面墻僅僅有6尺高,寬3尺,進深4尺,墻上釘兩塊木板,白天一上一下分開,當凳當桌,晚上合并起來便是睡鋪。這種“標準化”帶給士子們的卻只有一個字:苦。
? ? ? 嘉慶年間浙江士子繆艮所寫的《鄉闈詩》就道出了這種苦:“闈房磨人不自由,英雄何向彀中求。一名科舉三分幸,九日場期萬種愁。負凳提籃渾似丐,過堂唱號真如囚。襪穿帽破全身舊,襟解懷開遍體搜。未遇難題先忐忑,頻呼掌管敢遲留?”也就是考生入場,要唱名給簽,依次進入;進大門、二門必須開襟解襪,經過兩次搜身檢查;所有帶的考具,帽襪用單氈,鞋用薄底,筆管是空心,蠟臺單盤空柱,糕點食物要切開,盛物的考籃要能拆開,以便查看。如有違禁,輕則出場,重則枷號示懲。
? ? ? 這兩位考生現在正在這既矮又窄的號舍內點著蠟燭,搜腸刮肚,苦思冥想,作八股文章。
? ? ? 考試的內容主要是以儒家經典四書五經為主。讓考生以四書五經中的文句作題目,然后叫考生以作文的形式闡述其中的義理。但是考生的作文只能根據指定的注釋發揮,并且必須把文章寫成八股文。所謂的股,就是對偶的意思。大概意思,文章的主要部分為八段,用八個排比句對偶組成,這才叫八股文。這種教條主義的思維模式,限制了文章的自由發揮,限制了學子的思維空間。特別的古板嚴刻,僵化繁瑣,禁錮了人們的思想和智慧。
平遙古城文廟超山書院
? ? ? ?會試的放榜,可謂“杏榜題名”。會試于三月初九開始考試,于四月十五日放榜。捧印拜榜,張掛在禮部大門,這時正值陽春四月,杏花綻開的季節,故稱“杏榜”??贾姓叻Q為貢士,杏榜的頭名稱“會元”。
? ? ? 會試對考官的選派非常嚴格。禮部先擬考官的候選名單,呈送皇帝御批。三月初六,被薦官員在午門等候圣旨,而且在這時行李已經準備好,一旦宣旨被選,便不得再回家辭行,立即赴任,直奔考場貢院。而且要與外界隔絕,懸掛“回避”二字于門外,加封上鎖,也稱“鎖院”。
? ? ? 在貢院內,朝廷對考官也有嚴格的條規,不得擅越。以龍門為界,掛簾,由監視官封鎖。任何人不得擅過此簾。所以有內簾官、外簾官之稱。內外簾官攜帶的行李、物品和每天供給的飲食、物品,都要認真地檢查。內簾外簾,不得走動,貢院封門,與外隔絕,如有違犯,要照例治罪。 各位還可看到當時在平遙文廟日新齋讀書的學子手抄的條規,紀律森嚴由此可見一斑。
? ?“一坐立宜端正不可斜倚;
? ? ?一書碩宜整凈不可亂放;
? ? ?一有事宜面稟不許私去;
? ? ?一方語宜低聲不得喧嘩;
? ? ?一飯后早上學不許玩耍。
? ? ? 以上條例各宜遵守,如有違者定責不恕 ?!?/p>
? ? ? 這份文稿的主人是我縣段村鎮張法偉捐獻其曾祖父輩張秉銑、張秉鑒及張秉鑾三兄弟。兄弟三人學成后,沒有去參加科考,而是經營了票號,其中張秉銑后來做了蔚泰厚票號駐漢口分號的經理。
? ? ? 這個展室展出的光緒二十一年已未科會試題目三場:第一場四書、第二場五經、第三場策題五道,都是古代原件,對我們研究科舉文化,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還有考籃、考燈,這些原件、條規,充分的說明了科舉的誘惑也就是功名的誘惑。其誘惑力之大,而又因為沒有年齡限制,縱然使103歲的廣東老翁陸云從千里迢迢赴京應試,感動得道光皇帝發了慈悲之心,賞給他一個“國子監可業”的虛銜。
? ? ? 為了這“狀元”二字以及這背后所潛藏的種種好處,十年寒窗,那三天號房,又算得了什么!
? ? ? 本展室展出的這份“勸善要言”是清代初年順治十二年正月所書,筆力遵勁,墨色勻潤,文筆流暢,是難得的一份珍品。
? ? ? ? 現在看到的建筑是“敬一亭”。敬一,“一乃萬物之本,九九歸一,無敵之道,一是最大”。 方圓九州大千世界以爭首奪一為追求;事業以一帆風順為期盼;處世以一諾千金為理念;創新以獨一無二為建樹。俗話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备魑豢梢栽诰匆煌で凹捞煸S愿,并在簽名榜上留下您的大名,相信您的誠心會感動上天,賜福于您。?
? ? ? ? ?出來后,我們看到碑文。日升昌票號在創始時,財東李大全,掌柜雷履泰。當時李氏所開設的票號曾獨立風騷,稱雄一時。李氏為了光宗耀祖和提高家族的門庭地位,花了許多銀兩竭力攀官結貴,通過捐輸,獲取虛銜。我們請看光緒八年碑載,誥封二品夫人王夫人捐助膏銀三千兩。王夫人是李大全嫡孫李五鈺之母。通過捐款獲得了從超山書院生員中選拔經商人才的優先權,名利雙收,何樂而不為呢?
考取貢士的人,同時要參加當年舉行的殿試,殿試是國家最重要的選拔人才的考試,非常嚴格。剛開始是在北京天安門舉行,后來由皇帝在保和殿親自主考,又叫廷試。會試錄取的貢士,一般在殿試中都不會落榜,只是重新排列名次而已。殿試的時間在會試的當年舉行。 會試四月十五日放榜后,接著便在四月二十一日,中式的貢士,云集保和殿參加考試。 殿試只考一場,考策問一道。、經濟和治國安邦、。
? ? ? ? 殿試日出開始,日落收卷。也就是一天時間。交卷后,讀卷官們當即會集在文華殿評卷。食、宿都在殿內,晝夜都不得外出。而且在評卷過程中,殿內有王公大臣和監察部門監視,門外有護軍把守,這樣以表示科舉的自由報名、公開考試、平等競爭、則優錄取的原則。評卷經過反復審閱后,擬定出前十名,然后呈送給皇帝御定名次?;实圻@時打開卷頭封頭,知道考生是誰,再欽定名次。評卷工作這時就基本完成了。中進士便稱“金榜題名”。按照成績將進士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第一名稱狀元,是科舉考試的最高榮譽。高中狀元,是所有士人、學子夢寐以求的事,而解元、會元、狀元也就是鄉試第一、會試第一、殿試第一就更令人望塵莫及的事了。整個明朝,唯有、許觀商輅兩人而已。第二名稱“榜眼”,榜眼就是指榜頭之下的兩只眼睛。放榜之時,要在進士中選年齡最小的一位,到瓊林苑折花吟詩迎狀元,稱作”探花“,所以便將殿試的第三名稱作探花。狀元、榜眼、探花都是譽稱,而不是官職。
? ? ? ? 這里展出的是四塊御賜的路牌,紅漆金字,保存完好。 放榜后,一甲三人插花披紅。授官后,騎馬游街,鳴鑼開道,由鼓樂隊擁簇著出正陽門。路人紛紛投去了羨慕的目光。 人生四大幸事之一――金榜題名時,也從此實現。
? ? ? ? 古往今來,都是學而優則仕,授官也按甲第而分,一甲狀元授官翰林院修撰,級別是從六品;榜眼,探花授官翰林院編修,級別正七品;二甲進士授從七品,三甲進士授正八品。正所謂一旦中了進士,不論以前如何低微、貧賤,一夜之間就青云直上,身價百倍,馬上就有了六七品官員的身份。所以自古流傳有“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第二天,禮部設宴款待新進士們,稱為恩榮宴或鹿鳴宴。到太和殿向皇上謝恩。最后,狀元率領諸多進士到文廟行三拜九叩大禮拜祭孔子。 在這時候,有被達官貴人看中招為乘龍快婿的,更有被皇上看中招為附馬的,這時的狀元可盡享“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的人生歡娛時刻。同時也可以盡情的領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個中滋味。在這里,給諸位介紹一點科舉小常識。
? ? ? ? 現在幾乎每年高考后都有類似這樣的報道,個別考生因高考失誤或高考落榜 、名落孫山”。其實,“名落孫山”有個典故,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宋代有一個名叫孫山的才子,他為人幽默,很善於說笑話,所以人稱“滑稽才子”。 一次,他和一個同鄉的兒子去京城參加舉人的考試。放榜的時候,孫山的名字雖然列在榜文的倒數第一名,但仍然是榜上有名,而他那位同鄉的兒子,卻沒能考上。 不久,孫山先回到家里,同鄉便來問他自己的兒子有沒有考取。孫山既不好意思直說,又不便隱瞞,于是,就隨口念出兩句不成詩的詩句來:“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彼囊馑际钦f:“舉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孫山,而令郎的名字卻還在我孫山的后面?!睆拇?,人們便根據這個故事,把投考學?;騾⒓痈鞣N考試沒有被錄取叫做“名落孫山”。 還有古代吏員茶具,仔細看上面有農民種田圖,也就“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的一個實例。那話又說回來了,雖然榜上無名,但是腳下有路。條條大道通羅馬,只要不斷勇敢地去學習、去工作、去創造,高瞻遠矚,把握機遇,調整步伐,在當今網絡信息時代,我們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
? ? ? 科舉中舉之后,仕子們官服烏紗、花翎頂帶,朝珠笏板,煞是威風。官員們的等級,不僅在宅第、轎車上有區別,而且在官服上也有著嚴格的規定。自明朝以來,始終了區別官品等級的檀識――補服。補服又稱“背胸”,有圓形、方形兩種。繡在胸前,約30厘米左右,文官繡鳥,武官繡獸。官吏的制服,是他們尊貴的社會地位的外部標志,補子作為權力尊嚴、官階等級的標記應當是十分莊重嚴肅的,具有法規法統的權威。
? ? ? 這是清代狀元、三代帝師翁同和的手書扇面。這位大儒,不僅學識淵博,而且筆力也老道勁挺。請各位觀賞清代的實物珍品:朝考卷,殿試策。格式講究,升龍起舞,文詞秀美,實屬罕見。在我國封建社會,科舉是改變個人命運的唯一手段。這種制度沿用了一千三百年,為廣大寒門出身的讀書人提供了進身機會。從歷史上看它是比以前更加合理、進步。但我們也應該看到有摧殘人才的一面,成千上萬的讀書人為登仕途從秀才、舉人到進士,一條艱難曲折的道路,從童稚少年考到蒼鬢白頭,甚至終生不弟,落魄一生。因為科舉考試內容到了明代以八股為主。它逐步成為僵化模式,特別是到晚清時候成為嚴重束縛知識分子的枷鎖,暴露出種種弊端。因此,中國歷史上一樁樁科舉丑案接連發生,吳敬梓寫出了《儒林外史》這部諷刺科考的不朽名著.
? ? ? 現在請各位看第四展室:?
? ? ? 本展室分兩部分介紹,第一部分是科舉場上的三大科舉案;、經濟、文化方面的顯名之士。隨著科舉制的發展,雖有大批“聞雞起舞”的奮進之士,也有少數循情作弊的手段也日臻巧妙。即使朝廷打擊嚴厲,但屢禁不止。這就必然出現了一些轟動全國的科場舞弊大案,成為中國科舉史上注目的事件。其中,打擊最嚴厲的三大科場案有順治丁酉科場案、康熙辛卯科場案和咸豐戌午科場案。這些案件中,有考官受賄在數千份考卷中查卷錄取的受賄丑聞,有考生秀才不滿“走后門”,把“貢院”門上貼蓋“賣完”二字的激憤,有把財神像抬入儒學明倫堂諷刺“錢能通神”“辱汲斯文”的吶喊,也有朝廷重刑處決、流放、革職、抄家的嚴厲打擊。最嚴重的是咸豐八年戊午科場案,這次先后懲處91人,斬決5人,流放10人,革職7人,停會試舉人13名。我們用連環畫濃筆重彩地描繪了案件的全過程。
? ? ? 尤其讓大家眼界大開的是這幾本科場做弊的微型小書,是參加考試的士子們用來偷看抄襲的工具書,五公分厚的書,意能容納十五萬字,最典型的是一粒米放上去能蓋住六個字。
? ? ? 本展室第二部分,我們說科舉制不僅打破了豪門望族壟斷官場的局面,使不少寒門仕子踏上了仕途,而且也使這些顯名之士有了展示的機會。他們對當時的社會發展和進步做出貢獻,僅宋代就有進士出身的名臣名相范仲淹、包拯、歐陽修、王安石、蘇軾、文天祥等出將入相的風云人物,、經濟、軍事、文化方面做出了治國安邦的杰出貢獻。
? ? ? 當然,科舉入仕的顯名之士在歷史上留下了寶貴的一頁,科舉不第的才華之士也給我們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這就是“行行出狀元”的道理。一些有志文人,在科舉屢試不中,但誼情未減,憤發圖強、做出了令人瞻目壯舉,體現了不平凡的人生價值。
? ? ? 由于傳承我國封建社會千百年來的科舉制,只重四書五經等人文科學,而忽視了自然科學。因此,隨著西方新學的侵入,以四書五經為主要內容的學制及科舉制就顯得愚昧、落后,逐漸失去了市場。光緒三十年(1905年)在宣布最后一位狀元劉春霖后,無力的垂下了帷幕。在這之后儒學也名存實亡了。而新學以其適用面廣、實用性強而漸漸的搶占了文化市場,一天天興盛起來??婆e仕進在學子心中成了一道喚之不回、漸漸遠去的風景線。然而,科舉取仕法也有其一定的可取之處,今天被稱為現代之科舉的高校招生考試,也就是高考。在科舉考試中所采用過的常規手段,有些如彌封、定額、監視等仍然留在當今的考試中。西方的文官選官制度和我國現代公務員的考試更是直接來自科舉。
? ? ? 接下來,我們參觀第五展室。
? ? ? 孫中山先生曾充分肯定中國的科舉制度是“世界各國中所用以選拔人才最好的制度”。西方人將中國科舉制度稱為是“中國第五大發明”。在中國歷史上七百余名狀元中,稱得上書畫家為數不少,現展出部分狀元及進士墨寶的珍品原件,供大家觀賞。
? ? ? 下面請各位觀賞第六展室。尊經閣三樓,供有主管文運的魁星神像,展示了全國唯一僅存的狀元卷。尊經閣是古代學宮文廟藏經存書的幽靜圣地。尊經閣原名藏經閣,是明代開國元勛劉伯溫更改為現名。他祖籍平遙,回鄉訪親拜文廟時手書尊經閣三字。我們在這里陳列著大量古籍繕本經書。尊經閣二層供奉著是魁星神,掌管著文事考運。據說,魁星是二十八星宿的第一顆星,古代士子在中了狀元,被稱為“獨占鰲頭”或者是“一舉奪魁”。
? ? ? 這張價值連城的狀元卷,是明代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狀元趙秉忠的殿試對策。趙秉忠(1573~1626)字季卿,明青州府益都縣(今青州縣)鄭母村人,出身官宦之家。明萬歷二十六年(1598)趙秉忠25歲時高中狀元,官至禮部尚書,后因為秉性剛直,被削職還鄉,53歲含恨而死?,F在我們看到的是中國科舉史上保存下來唯一的一份狀元卷,并且是趙秉忠的殿試對策真跡。1598年萬歷皇帝出的殿試題目是《問帝王之政與帝王之心》。趙秉忠在一天時間內(從清晨到傍晚)以驚人的才華答寫了這份舉世聞名的狀元卷。他以犀利的文筆和獨到的見解論述了帝王與百姓、政策與法治、法制與德制的關系。其文筆流暢,觀點鮮明,一氣呵成,是一部難得的治國安邦的好文章,至今仍有可取之處。狀元卷2460個字,寫得極其端正漂亮,既是策文又是書法作品,筆力老道,內剛外柔,用墨厚重,充滿揚剛之氣,令人愛不釋手。
? ? ? ?狀元卷是宣紙,長3.3米,寬38厘米。全卷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約長70厘米,考卷開頭填寫考生們的姓名、籍貫、年齡、學歷以及曾、祖、父三代,并且三代必須清白。中間部分2米多長是正卷,為館閣體小楷書寫,朱筆斷讀,句末畫有紅圈,是典型的八股文。正文之前有萬歷皇帝的頂天朱批六個大字:“第一甲第一名”。最后面的一部分約長55厘米,列有九位讀卷官的職務、姓名。九位讀卷官中有三位是吏部、戶部、刑部尚書,均從六部九卿中選派出來,身份之高,學問之深。 狀元卷,于1983年由趙秉忠第3代孫趙煥彬老人(時年65歲)捐獻,為國家一級文物,堪稱國寶。狀元卷是青州趙氏家族的傳家寶,代代相傳,視卷如命。解放前,在兵荒馬亂的年代里,趙煥彬曾把傳家寶縫在棉襖里,穿在身上,走到哪里,就帶到哪里;,又將狀元卷裝在枕頭里密藏,這樣歷時四百余年的狀元卷才被完整地保存下來。
? ? ? ? 請諸位游覽觀看第七展室,這里是清同治年間超山書院山長徐繼畬老夫子休息辦公的地方。徐老夫子曾任廣西、福建巡撫,在鴉片戰爭后因政見不同被罷官,在這里渡過了十年的教學生涯,為平遙科舉入仕和晉商發展培養教育了不少人才,他在離開平遙的時候,鄉親們夾道相送,隊列長達十幾里,可見徐老夫子的德高望重和淵博學識。
? ? ? ? ?中國科舉博物館第八展室,主要介紹展示科舉與古代教育。
? ? ? ? 這幅工筆重彩畫像便是任超山書院山長十年之久的徐繼。 徐繼,字健男,號松龕,五臺山人。清朝道光六年,徐繼?朝考取得第一名,曾任廣西、福建巡撫,任期間廉潔自持,筆耕自給,人服其清。老夫子學識淵博,其中尤以地理專著《瀛環志略》馳名中外,被譽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拓荒者”,“中國近代新思潮的代表者之一”。但是,徐繼?也曾三次被陷害,入京受審,幸而兩次獲免;第三次于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被皇帝詔令免官,回歸故里,時年57歲。在超山書院任山長十年之后,又被朝廷起用,擔任總經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和同文館大臣等職,直至年邁返鄉。這里介紹一下平遙縣塾學的特點。明清兩代,平遙縣的塾學有私塾、義學和縣學。由于有商家支持,超山書院歷屆十二任講席(主講)均為進士出身,大大提高了書院品級。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使得平遙人并不象其它地區的人對科舉那么的醉心,而是致力于商道研究。因此,塾學開設的科目除了四書五經外,更重視珠算和書法等。因為這樣更有利于學成從商。這是平遙乃至山西與全國的一大特別之處。因此,明清兩代山西無狀元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元明清三代平遙考中進士的不過十四人,考中舉人也不過六十人而已。而在經商方面,則出現了商界巨子,金融界鼻祖――雷履泰。出現名揚世界的二十二家票號,創造了中國商界歷史上最耀眼的輝煌。而今,“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當代的我們只能排徊在古代學宮、文廟、票號博物館,及大街小巷各個角落去尋覓他們的足跡了。
? ? ? ? 平遙商業稱雄天下,全靠一批開疆拓土的有識之士的縱橫馳騁,而這些有膽有識的商界俊杰,既鑄就了平遙古城的輝煌,也映襯了平遙明清教育的發達,無怪乎直到今天,位于魁星樓下、文廟懷中的平遙中學,仍然以十幾年間產生高考狀元七名、高考達線率全省十連冠的成果而譽滿三晉大地。
? ? ? ? 自古以來,人們已經習慣于一方面“以文教佐天下”,另一方面“以武功戡禍亂”也就是保護國家安定、。文能治國,武能安邦。一文一武,相得益彰。那么接下來,我們再來了解武舉展。? ?
武舉是中國古代施行的諸多科舉方式中一項。就是與文相對,關于軍事和技擊的內容。允許學習武藝的人參加由兵部主持的考試。?
? ? ? ? 唐代武則天首開了先河――武舉。武舉的考試科目分外場與內場。外場考:馬射、步箭、馬射、負重、弓必開滿,刀必舞花,石必離地一尺;內場考《孫子》、《司馬法》、《武經》論一篇。武舉考試在唐代時候每年都舉行。到了宋代時候就和文舉一樣,也是分三級進行。鄉試、會試和殿試。? 這樣看來武舉和文舉有所不同的是既要考武藝,又要考策論,這樣從整體上表現出一種尚文抑武的傾向。目的是能求得文韜武略、德才兼備將才。? ?
? ? ? ? 武舉選拔的公平有利于人才顯露尖角,只要參與競爭,人人機會均等,再不會被埋沒下去。這可以充分調動人們的積極性,發揮更大的個人創造力。
? ? ? ? 但要想通過科舉考試奪得武狀元是非常難的。要經過層層篩選,在殿試中,經皇帝親自認定之后才算是中了狀元。真可謂是萬里挑一。據統計,平均每不到5年,中國才出一位狀元。在1300年科舉考試中,文狀元產生了700多名,武狀元產生了77名。武狀元人數與文狀元人數相比,就已經是鳳毛麟角了??偠灾?,武舉考試制度是將習武、讀書、應試、做官聯系成一體,使培養人才和選拔人才有機地結合起來,使科舉人選更加標準化、規范化。這里陳列著“萬古精忠”的牌匾,俗話說:“學得文武藝,報予帝王家?!边€有古兵器,關云長的青龍偃月刀、古皮夾、狀元及第的銅鎖、銅鏡、銘花錢。還有清代的各種異形銅鎖、如魚形、狗形、猴形,作工十分精細。
? ? ? ?文廟的東學宮,現在是國際攝影博物館。還有崇圣祠和節孝祠,分別是供奉孔子上五代家人及節孝烈女的祠堂。攝影博物館展出有中國攝影家蔣齊生、沙飛、吳印咸和美國攝影藝術家亞當斯塑像。該館收藏了大批攝影作品和老照片。這是全國目前唯一的專業性攝影博物館,是平遙文廟的第六最。
蔣齊生、沙飛和吳印咸都是中國老一輩革命新聞攝影家,他們一生中戰斗在戰爭的最前線,拍攝了毛主席、、魯迅、白求恩、將軍與孤女、大量革命文獻照片,創造了不勝枚舉的許多個第一。其中沙飛拍攝的永恒的瞬間,是魯迅生前的最后留影,記錄了魯迅對中國未來新興木刻界的扶助、關懷和友誼。還有吳印咸在20世紀三十年代,拍攝的《早市》、《難兄難弟》、延安文藝座談會以及黨的七大等珍貴的文獻照片。剛剛去世的陜西攝影家候登科,他的畫冊《麥客》等。都詳細、真實的為我們留下了熟悉的歷史瞬間的經典。
? ? ? ? 希望通過這次參觀,我們都能來支持攝影藝術。因為它可以成為一種須叟不可分離的有趣的生活方式。并且能夠延伸和豐富生命的意義,它擔負著改造社會的使命,成為干預社會、解剖社會的利器,從而來促進社會的進步?;谶@種認識,我們更應該關注攝影本體、影像的形式、造型、構成等,通過攝影來釋放生命的力量。
? ? ? ? ?文廟西學是山西省平遙展覽館,展出書畫界名人的書畫精品、民間傳統手工剪紙等。讓大家更進一步了解平遙的淳厚民情風俗,從而宣傳平遙,宣傳文廟!